马尔代夫被誉为“上帝抛洒人间的项链”,“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是受国人追捧的蜜月圣地。但实际上在这大大小小1192个岛组成的人间天堂中,还可以冲浪、浮潜、潜水、钓鱼、烧烤、晒太阳,甚至发呆,看书听音乐,总之做一切度假可以做的事。我来之前有人问我:现在来了马尔代夫那蜜月去哪里?现在我想说:当然还要再来呀!
其实安排马尔代夫纯属意外,本想去斯里兰卡,但在做功课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那里并不是我想去的地方,我只想找一个安静美丽的小岛,让自己慢下来,玩玩潜水,看看海底世界,晒晒太阳,吹吹印度洋海风,聊天发呆,交交新的朋友。而在斯里兰卡要玩得开心,或许需要辗转许多地方,当然不是不好,只不过不符合我自己的初衷。在看着别人的斯里兰卡游记,突然发现有人会连着马代一起玩,再仔细一查,原来马代离斯里兰卡这么近,机票价格也差不太多,那为什么不就直接去马尔代夫呢?说走就走!
查好了机票时间,再找住宿的地方。因为并非度蜜月也非奢侈游,主要在携程上查了一下500以下的酒店,发现虽然不多,但有一家在Rasdhoo岛的Ras reef guest house酒店价格超低,但评价却基本没有差评,为了避免中国式 悲剧,我在tripadvisor和booking的网站也找到了这家店,从各种外国人对该店的评价来看,来这家酒店应该不会后悔,性价比超高。基本决定 后,我当然也怕有得吃有得住却没得玩。但再一番查下来,这里简直对得起人间天堂这四个字,虽然Rasdhoo是一个当地的居民岛,但附近海域是很棒的浮潜 和潜水点,不能说是世界著名,也算是不可错过,海底世界绝对美不胜收,很多住其他度假岛的游客还要乘船专门来附近浮潜或潜水,还要额外收登岛费。事后证 明,绝对值回票价。就此决定后,搭乘斯航8月9号到16号的往返航班,出发!
9号凌晨北京出发,虽晚点一小时,但因为在科伦坡转机,并没有影响后段行程。北京至科伦坡航班上基本都是去斯里兰卡的游客,这让我感到非常开心。斯航往返北京-科伦坡航班的服务和机餐都还不错,就是飞机本身看得出有些年头。到了科伦坡,虽然晚点,仍有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在机场闲逛,主要看了一下茶叶,回程的时候可以采购。从科伦坡到马尔代夫首都马累的航班竟然是多个前段航班班次的客人拼起来的,但仍然空了好多座位,我再次感到非常开心。因为多看的经验告诉我,游客少,才能更好地发现当地的美好。
马累的机场本身就是一个小岛,机场并不大,可能还不如国内一三线城市的高铁火车站大,但出门就是海,虽然有公交走海上公路可以到达附近的一些其他岛屿,但到马累岛还是要乖乖坐船。
但即使是慢船,都不超过10分钟就可以到达,所以赶上哪个算哪个。
但刚到机场,首先还是想到要找接待人,但因为并非度假岛,刚开始并没有人来接机,这让我突然稍稍有点迷茫,但通过跟information center 和其他当地人的交流后,我决定先给酒店打个电话。接电话的是guest house 老板的弟弟Ahmed(后来知道的),他说他就在附近,让我在原地等 一下,稍后就过来。所以办好国内手机漫游还是很重要的,当地的电话卡在我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办,因为酒店有免费wifi,急事也可以打电话,费用也不是特别 高,当地通话1 rmb/分钟,国内通话3 rmb/分钟。10分钟后他准时出现在机场,并将我和另外一对同样定了rasdhoo岛上酒店的中国小夫妻接到了马累,并在安顿好行李后,带我们转了一下马累市区。
摩托车是马尔代夫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形形色色,男女通用,但都很守交通规则
马累岛应该是马尔代夫汽车最多的岛屿了,但马累岛全岛基本都是地砖路,且道路多狭窄,常见的汽车基本都是小型日系车,极偶尔可以看见雪佛兰和奔驰,在这样一个速度很难超过20 km/小时的岛上,也可以理解
连交通信号灯都是mini版:
鱼市场最多的也最醒目的就是金枪鱼,大大小小,琳琅满目:
大的可以有一米多长:
当地人处理金枪鱼那也是功夫一流,处理完一条这样大小的不用5分钟,:
由于当地渔业发达,这样一条金枪鱼折算下来只要300多人民币,并且如果客户不做特殊要求,鱼头和鱼骨都会被仍回海里,在中国这简直是暴殄天物,鱼头做汤,鱼骨香煎,也算美味。鱼市的老板对我们这样只拍不买的游客一般都比较漠然,应该也见怪不怪了。
处理完的一条条鱼肉很像里脊,这样堆在一起,吃货应该已经受不了了
当地的水果市场也很值得一去,可以见到很多有特色的蔬果,由于当地大部分商品均依赖进口,只有在水果市场这样的本地化的地方,才能见到为数不多的本地产品。
香蕉都是按串卖的:
岛上的辣椒都是这样小小一粒一粒的圆椒,很有趣:
这颗圆圆的比头还大有点像菠萝蜜的水果我们本来对他有很高的 期待,5 rfy一粒,结果吃到嘴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清新微甜,粗糙干糙,口感跟像是在吃木渣,小伙伴们都震惊了。但右边一根一根包好的东西,我们本来 还有点嫌弃,但在老板盛情邀请下试吃了一小块,结果一试成主顾,口感不会很硬,味道不会很甜,椰子的香味在嘴中散开跟蜂蜜的味道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吃了一 口,根本停不下来!非常赞的蜂蜜椰子糖,纯手工制作,只要1 刀一根,老板还给我买5送1,另外还把给我们尝过的切了3分之一的一根也一起送了,另外还搭 了一颗木瓜,只要5刀,事后我还在想会不会还是被坑了,结果后来在马累机场免税店看到同样的东西竟然6刀一根!实在是赚到了,买回来送朋友送同事,都超级接地气。
附近可以找到这样的网兜,躺在上面吹海风是当地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基本每家每户必备:
就在隔壁,是一片非常适合冲浪的海域,下午会有很多本地的冲浪爱好者在这里挑战自己:
据他自己讲,他是海岸救生员:
到了Rasdhoo之后,确实如其他游记所述,岛上的一些居民会围过来看热闹,非常的友善,行李会被直接接走,我们随着Ahmed走到guest house,小岛并不大,全岛1200的居民,半个多小时就可环岛一周,可谓是世外桃源了,与我的初衷不谋而合。
从码头走了5分钟就来到了非常温馨的Ras Reef guest house,房间比我想像的要宽敞,空调很给力,24小时热水,冰箱制冷效果也不错,就是网速稍有点慢,但我走之前老板说一定会升级改造。
当地人普遍吃鱼吃牛肉吃鸡肉吃龙虾,但好像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吃螃蟹,我跟一些当地人聊了一下之后发现大多只是因为从来没吃过或长得不好看,对我们来说真的又是一极大浪费的资源。可以请当地人帮你抓螃蟹,直接BBQ,味道很不错。
去马尔代夫,带上一瓶six god是非常必要的,岛上的蚊子虽然小小只且不太毒,但开饭的时候跟发疯了一样,时刻都喷好驱蚊水可以避免好多烦恼。除了苍蝇蚊子外,岛上最常见的爬虫类就是小蜥蜴了,可以说它们到处都是,但基本不会打扰人类,看久也甚是可爱。
也许是宗教信仰的关系,当地人的孩子很平和,眼神呆萌,很少哭闹,也从来不怕生。
岛上只有三间餐吧,其中只有一间有台球桌,超迷你型,点餐的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是炒饭炒面和咖哩,价格都在3-4刀之内,虽不一定有多美味,但是物有所值,guest house的点餐会贵一些,基本上在10刀左右,但ras reef guest house的Robin做的中国菜 可谓是自成一派,非常值得尝试,另外晚上的Buffet只有12刀,有炒饭炒面牛肉和鸡肉,非常划算。来之前听说岛上的水很贵,但其实并非如此,完全没有 必要带太多水,当地的水均为自产的地下水,一瓶500ml纯净水5 rfy,相当于2 rmb,而且guest house会免费提供纯净水,相当贴心。
此行遇到了好多友好的本地人,在一起聊天扯淡很愉快
Wanbai(音)guest house老板,如其所述,应该算当地的土豪,岛上所有的酒店他都有注资,人很好,很大方,但喜欢把妹,特别是中国妹
Shaxan (中文名:金),一个很有活力的小伙子,业余的平面模特,镜头感超好,会唱甜蜜蜜,特别是见到中国人一定会献上一曲
Robin,憨厚老实的感觉,一个很有天赋的厨师,做的中国菜超有创意,由于父母在洪水中离世,只身一人从孟加拉来到了这里,很想学英文,听力还可以,说得很费力
老板的兄弟之一,名字没记住,ras reef的captain,从来不笑,但很和蔼,出船浮潜或上岛一定有他
老板的另一个兄弟,名字也没记住,偶尔笑笑,出船也一定有他,保驾护航
来之前,提及马尔代夫,会想到人间天堂,但来之后才发现,这里不过是另一处人间。不同的是,上帝给了马尔代夫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这里的蓝天、海水,沙滩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浪漫的小岛风光和美好的海底世界不过是马尔代夫人眼中最普通的装饰品。当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与众不同,发现了这异于世界其他地方的美好,对我们来说是幸运的,但对他们来说却只是又多了另一种谋生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能是简单的,但也可能是不可持续的。很多马尔代夫的年轻人想要出来看看外面世界的心境,跟我们慕名而来的心情是多么相似,希望他们有朝一日都可以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往外面世界的路,再回到家乡,希望一切依然美好。
写在最后:
这是我写的第一篇游记,之所以选择写,并不是这次旅行有多酷炫,只是顿悟了一些道理,心生了些许感慨,不想写成疗伤治愈的心灵鸡汤,也不想写成巨细靡遗的旅行攻略,只想留作一个纪念,给多年后的自己一笑而过。
感慨正文:
走过许多地方,看过些许风景,照过不少照片,最后留下的不是那些每天当背景当到烦的名胜古迹,也不是多么具有异域风情的美食,而是旅途中遇到的那一张张 脸,那些这辈子第一次相见,却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次相见的人,他们的善或恶,热情或冷漠,平凡或特别,都是我旅行中收获的最大的财富,正是这些来自不同国度 不同文化的脸时刻提醒我:我们其实都一样,大部分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依然平凡琐碎地过着各自地生活;我们其实不一样,不同的背景给了我们不同的生活态度, 不同的处事风格,或许也是不同的命运。
装B结论:
遇见那些不曾遇见的遇见,结识那些不再结识的结识,或许才是旅行的意义。
本文转载自蚂蜂窝 作者:Ian